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电视台专栏播出锦城榜样校友张博研获好评

锦城校友 2023-01-17

中央电视台专栏播出

锦城榜样校友张博研获好评


7月16日,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人物故事》专栏专题播出了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锦城200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张博研校友的孝心故事,赢得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如潮好评,让大家再次关注到这位勇敢、坚毅、阳光、感恩、向上的锦城大男孩。张博研校友因母亲身患重病,他毅然辞掉条件优厚、无比热爱的工作,回到家乡北京密云,守候在患病母亲身边十余载,与母亲并肩作战十一年,对抗病魔,他是孝顺的代名词,他打破了中国“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神话,他是继“割肝救母”钟颖,“舍己救人”吴祖恩,“四次跳水勇救四人”周建良等等榜样校友之后的“明德先锋”,他是锦城大学“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是“全国道德模范” “时代楷模” “北京榜样” “全国最美家庭” “全国五好家庭” “首都文明家庭”获得者—张博研!


校友档案

张博研,中共党员,北京密云人,国家一级播音员、现任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媒体研发部主任、2007级播音与主持专业校友。2016年他以“孝老爱亲”典型模范(唯一的90后)人物入选“北京榜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是当时“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工作中荣获了“首届中国影响力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银奖”“北京市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等殊荣。在锦城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高校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最佳风采展示奖”“校级辩论赛优秀辩手”“艺术系声乐单科成就奖”等荣誉。

求学锦城,开启人生新希望

张博研校友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是一名普通职工。高中时母亲就不幸被确诊为卵巢癌,那时,16岁阳光活泼的张博研校友就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准备药品、陪母亲散步运动、自学按摩理疗并为母亲按摩,是张博研和父亲暖心的爱和细心的照顾,使得母亲病情有所好转并能生活自理。就在这时,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的手中,张博研满心欢喜的准备步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

锦城“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的践行者

锦城大学倡导的“三讲三心”明德教育,张博研校友深受感触,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刻苦学习,他知道只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才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在教室,他定是走的最晚的那一个,在寝室,他是关灯最晚的那一个。在别的同学嫌弃母亲唠叨的时候,张博研校友反而成为了那个“唠叨”的角色,他每天要给母亲致电询问病情、询问生活情况。这是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每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放弃优厚工作,只为不留遗憾 

2011年,张博研校友从锦城毕业时,母亲病情相对稳定,本以为可以好好追梦了,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重庆巴南电视台优先聘用。张博研校友迅速在巴南电视台崭露头角,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更是得到了台领导的高度肯定,对他的评价是“前途不可限量”。正当张博研校友在工作岗位“干得起劲儿”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妈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张博研校友是狠着心向台领导提出辞呈的。面对真诚的挽留,张博研校友说:“我要回家为妈妈治病,妈妈最需要我出现在她的身边。”张博研校友辞职后,回到了他的家乡密云,应聘成为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的主持人,只为照顾自己的母亲。

 卖掉唯一住所,填补天价医药费 

张博研校友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能在工作之余每天能照顾到妈妈,这让他很欣慰。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更大的打击又降临在这个家庭。2012年10月,张博研校友妈妈的乳腺癌发展到了中晚期,必须要采取手术治疗。得到这个消息后,张博研校友却坚强了起来,他知道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他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也要给妈妈战胜病魔的信心。妈妈手术后因为肝脏不好,无法进行化疗,医院推荐注射一种进口的叫赫赛汀的药物,每隔20天注射一次,而一次的费用就是24500元,由于这药不能走医保报销,光靠张博研校友的爸爸和他的两个人的工资根本不够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套楼房来填补天价医药费去救妈妈。

勤奋工作,再次成为家里的骄傲

播音、电视、主持、策划……在密云广播电视中心,张博研校友同时在几个岗位上工作,无论是做什么他都是尽心尽力。几年来,他荣获了首届中国影响力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银奖、北京市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等诸多的荣誉。张博研校友知道,自己努力地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把对妈妈的爱化作工作上的动力,这就是对妈妈的孝顺。

在锦城,度过了最好的大学四年

让张博研校友特别遗憾的是母校十周年校庆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无法返校。原计划去年12月组织专业同学回母校开展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机票都订好了,却又因疫情原因推迟,近日正在筹划中。谈及母校锦城,张博研校友无比感慨:“在锦城我度过了最好的大学四年,远离家乡,没有在父母的身边,非常感恩母校老师的关怀,同学们的陪伴和关心。在锦城的四年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而且感受了不一样的大学教育,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锦城农场教育,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上大学还要下地干农活,这对我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和抵触的,之前从没有做过农活,但是后来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在农场劳动的同时也在培养和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的内心慢慢平静,净化心境。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我们格外的关注它的成长,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力量,静静的陪伴农作物的生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牵绊,就像父母关心子女,我们陪伴家人和朋友;其次就是锦城友爱、和谐的学校氛围让我感受非常好,哪里都有互帮互助的同学,有无话不谈的老师,师生间亦师亦友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播音与主持的专业老师,我们口中的芳芳姐——李芳芳老师,现在我们都有很多的联系,她是一位真心会把学生当作朋友的老师,平等的对待、尊重的交流我们会和她交流自己的心事,后来回到北京之后遇到一些困难也会找老师谈心和聊天,她也会给我很多的开导和帮助。我特别想念母校恩师邹广严校长,还有哪些曾经陪伴我们的老师们。由衷的祝福我深爱的母校锦城大学桃李满天下。”


往期精彩链接


锦城校友 

总  编  辑:苏    斌

副总编辑:李静娴

责任编辑:李晓燕  王   茜

编       辑:杨   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